致敬浦东开发开放,金桥开发29周年
2019-04-18 发布:浏览次数:0 次
“抓紧浦东开发开放,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邓小平同志的话仿佛犹在耳边,这片热土上已是沧海桑田。浦东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同年,金桥出口加工区正式成立。
1992年,金桥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浦东新区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6年,金桥开发区提出“优二进三、二次开发”的转型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同年,金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获上海市经委批准正式挂牌。
2009年,批准撤销上海市南汇区,整体并入浦东新区,使浦东新区面积增加一倍。上海浦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2010年,金桥开发区经国家六部委审核验收,成为上海国家级开发区中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海外资本期待着能够在浦东获得更宽松的准入门槛。
同年,公司开发运营的碧云国际社区获“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5年4月27日,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在浦东新区政府揭牌,金桥开发区正式纳入上海自贸区,标志着上海自贸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同年,上海浦东新区召开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正式发布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并公布了首批指数公司改革方案,金桥股份公司成为首批试点企业。
2018年,在上海2035新一轮总体规划中,金桥被进一步提升为上海市的4个主城副中心之一。
近期,金桥股份公司正式发布了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电子文档可在公司网站(http://www.shpdjq.com)下载阅读。这是公司连续第八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多年来,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按照“新兴城区开发运营商”的总体定位,聚焦主业、深耕金桥,努力践行对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责任,充分履行上市公司义务,努力将金桥开发区打造成为“开放、创新、高品质”浦东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在为客户、股东、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责任价值。
1990年,金桥出口开发区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金桥开发区已建成上海自贸区拓展区、综合保税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地和最适合国际家庭居住的国际社区。截止目前,金桥开发区吸引外资205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的55家企业在这里投资了102个项目。2018年,金桥开发区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到浦东新区的1/4,上海市的6%。开发区营业收入达70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十二五”的10%提高到目前的50%,智能制造享誉海内外。
金桥股份公司自成立以来,抓住浦东开发开放契机,依托上市公司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积极承担上海金桥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图内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载体运营管理,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园区。目前,公司资产总额超过200亿元,净资产90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7.61亿元,净利润9.77亿,上缴税金总额3.47亿元。拥有在营物业总建筑面积235.4万平方米,处于同类园区较高水平。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遵循“强功能、重招商、保品质、优服务”工作方针,聚焦产业集聚、资源优化、服务提升三大重点,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移动视讯、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积极集聚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人居配套,以高品质的生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体现高水平的开放,建设全球城市副中心标杆。